央广网广州12月8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12月7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官网发布了第26号公告。公告指出,《广州市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已于近期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全文共8条,是广州立法史上条文最少的法规。《规定》聚焦加强公共休闲场地公众人身安全保障,首开车辆和滑行工具以及其他用具在公共休闲场地实行分类分区分时管理之先河,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是国内首部专门规范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第三条明确,在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场地,对机动车、电瓶车、自行车,以及电动独轮车、电动滑板车等具有动力装置的滑行工具,实行全天24小时禁入。同时,在江河两岸、湖泊和水库沿岸等公共休闲区,以及区政府认定的其他公共休闲场地,对机动车实行全天24小时禁入。
今年以来,广州出台了多项与电瓶车管理相关的法律条文,以缓解电瓶车使用的过程中与道路交互与通行、生产制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产生的矛盾。此次出台的《规定》,则对电瓶车在公共休闲场地的通行范围和通行时间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明确。
央广网记者8日沿着珠江两岸,走访了广州磨碟沙公园、宏城公园、二沙岛艺术公园和海心沙广场。现场看到,多个开放式公园的内部道路上,经常有小贩驾驶着电瓶车售卖气球、玩具和饮料等商品;也有不少市民驾驶着电瓶车、电动滑板和平衡车等具有动力装置的滑行工具在公园内穿行。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同场所对电瓶车等工具的“容忍”标准不一。二沙岛艺术公园的一名保安人员告诉央广网记者,对这些驾驶着电瓶车进行售卖商品的小贩,保安人员只能在看到的时候示意他们下车推行,暂时不能强制要求他们立即离开。海心沙广场的保安则表示,广场入口处均设有执勤点,电瓶车是不能进入广场内部的,他们如果看到电瓶车想进入的话,均会拦截下来。
几名市民驾驶电瓶车进入并停放在二沙岛艺术公园内部(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随后,央广网记者正常采访了多名广州市民,受访市民普遍对《规定》的出台持支持态度。家住猎德的市民陈先生表示,自己常常会在珠江边和附近的公园绿地上锻炼跑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经常会有电瓶车在这些人行道上横冲直撞,不但占用了行人正常使用这一些休闲场地的空间,还易产生各种事故。
虽然自己也是一名电瓶车车主,但经常周末到二沙岛的公园绿地上露营的白领蔡女士亦对《规定》表示赞同。在蔡女士看来,电瓶车等带动力的装置应该行驶在道路或者对应的非机动车道上,在公园内部穿行确实不适合。蔡女士还讲述了自己在公园里面被电瓶车撞倒的经历。“当时我们推着露营车准备返程,结果旁边一辆抄近路的电瓶车突然蹿出来,将我们几个人和露营车都撞倒在地,但所幸大家都只是轻伤。”
有市民则表示,电瓶车以及带有动力装置的工具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很多市民也是乘坐着这些工具前往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希望《规定》在禁止相关工具驶入的同时,能在这些公共休闲场所配套建设专门的停车点或存放场所。
有市民建议在公园等公共休闲绿地附近配套建设相关停放点(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告诉央广网记者,随着近年来广州公共休闲场地建设日趋完善,以及市民对健康休闲的追求,在公园、绿地和江边等场所开展散步、锻炼、游览、观赏和休憩等休闲活动,慢慢的变成了广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些公共休闲场地内,电瓶车等车辆乱穿行、电动滑板车等滑行工具不规范使用等问题普遍存在。
“如今在这些公共休闲场地内对电瓶车等进行‘禁入’‘限时限行’等规定,既体现了有关部门对公共休闲场地公众人身安全保障的重视,也是广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的体现。”彭澎建议,在限制的同时,广州也应该在道路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补齐短板,并加强相关的执法,让电瓶车等工具在带给市民便利的同时,能更规范地行驶在该行驶的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