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沈虹冰 陈晨 王泽昊)寒冬时节,巍巍巴山,峰峦叠嶂,云卷云舒。
这儿曾是秦巴会集连片特困区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现在也是全方面推动村庄复兴的新热土。
2018年至2020年年头,记者曾接连三年到访大巴山内地的陕西省平利、镇巴、镇坪等县,倾听大众的喜乐愁盼,感知年代的开展脉息。
时隔多年之后,又是一个冬日,记者再访大巴山深处的那些父老同乡。促膝田间,围炉夜话,听民声,看改变——
一枝一叶总关情。那些写满鱼水情深的动听画卷,那些奔向夸姣日子的向上力气,那些不甘命运安排的奋力一搏,正在大巴山间奔涌、流动……
时隔多年,从前面对面难以会车的山乡小道,已变成宽广平整的柏油马路。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已有游客顺着新路进村玩耍。
凭栏远眺,健步长廊、自行车道、休闲凉亭,一处处景象装点山间。虽是冬日,千亩茶园仍绿意盎然。
茶农陈敬翠还记得,2024年国庆长假,自驾游的小车排到了一公里开外,“茶叶、核桃、山药,土特产在家门口就能卖钱。还有,城里人就爱吃咱这口地道的农家饭。”
“曩昔蒋家坪只采一季春茶,现在夏茶、秋茶都开展起来了。三季有工业、四时景不同。这片茶山,已是大众的致富山。”时隔5年再会记者,老支书罗显平感慨万千。
引水上山,滴灌设备铺进茶园;创立4A级景区,每年20万访客来此参观;茶叶品牌注册成功,多位青年返乡做起电商……5年间,蒋家坪村喜事不断,乡民人均收入从8400元增长到1.6万元。旧日的空壳村,2024年团体收入超越53万元。
“云约平利,畅游茶乡。这是来自大巴山的幽香……”网络直播间里,返乡青年罗杰推介家园好茶,妙语连连。
平利县委书记杨军说,经过做大茶基地、做优茶园区、做精茶加工,平利已建成标准化茶园20万亩、绞股蓝工业园5万亩,2024年全县茶产品产量超越2万吨,归纳产量58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记者脱离蒋家坪时,动听的民歌在山间回旋:“十树桃花九树开,还有一树开心间。花香四溢春满园,美好日子哎看今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蒋家坪村现任村支书寇清新说,大山深处的人,最懂得这句话的重量。
山腰一间名为“小石山居”的民宿大堂里,6位年轻人围炉煮茶,演奏吉他,厚意哼唱着歌谣。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曲歌罢,掌声四起。30岁的王小龙动身致意:“今日是周末,几位朋友从健康市区赶来。咱们在此小聚,享用一份清闲的慢日子。”
与鄂渝两地接壤的镇坪是陕西最偏僻的县之一。2020年8月,高速公路注册,由这儿到健康市区的车程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文旅工业高质量开展也由此驶入快车道。
“曩昔镇坪有‘大巴山的墨脱’之称,山明水秀,但很少有外地人来旅行。”镇坪县文旅广电局局长苏怀春说,现在得益于交通的便当,镇坪已鼓起民宿70多家,并与周边的湖北竹溪、重庆巫溪组成大巴山旅行联盟。
“醉氧之旅”“星空之约”,交际平台上,一条条关于镇坪旅行的热词悄然走红。2024年全县迎来123万游客,创下新高。
镇坪县城关镇竹节溪村,汉江支流南江河绕村而过。行至一片飞檐翘角的徽派修建中心,就是乡民谭大艳的家。
2年前从高山上搬家到这个移民安顿点后,她便盘算着把新家开成民宿。缺资金,政府有项目支撑,没经历,县里派专业技术人员辅导。
方针好、干部帮、人尽力,她家的民宿被安顿得充溢水韵与乡趣,生意欣欣向荣。当地政府还在村里办起大众大舞台,捕捉节、村歌大赛、“浪漫七夕”汇演等活动轮流演出。
客流被引来了,谭大艳祖传的手工有了用武之地,“上一年旺季时,我纳的千层底布鞋一个月就卖了2000多元”。
不经意间,她家门外景色墙上的一句标语“享用被山水簇拥的夸姣”,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边……”在镇巴县三元镇竹韵易地移民搬家社区的家中,11岁的她开畅诙谐,自傲地背起刚刚学会的古诗。
6年前初次见面时,从小遭受爸爸妈妈离婚、跟着祖爸爸妈妈日子的小梦琪,刚刚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彼时,新农合、大病稳妥及各项救助资金报销了超越九成的医药费,一家人搬进移民安顿社区,爷爷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作业。
小梦琪的婶子余家琴说,眼下,网格员定时家访解决困难,奶奶享用方针做了护路员,每月收入800多元。更重要的是,镇卫生院医师王文周团队准时上门复检,小梦琪已逐步康复了健康。
“我最爱打羽毛球,每次打一个多小时,不在话下!”小梦琪抢过话茬。在校园,她活泼开畅,当过班干部,还有一群好朋友。
即将上中学的她,已在心中种下愿望,“在校园,教师们十分辛苦、不求报答。我长大后也想做一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
在镇巴县兴隆镇健全村,64岁的脱贫户殷光蓉患有宫颈癌,每年近5000元的医药费可依方针报销多半。跟着通往外界星子山地道的贯穿,汉中市大医院的专家现在定时到兴隆镇坐诊,例行复查时,她已不用再跋山涉水。
“吃不愁、喝不愁,有养老金、有日子补助,还有合疗。”白叟生性达观,笑容满面,“若不是党的方针好,咱们老两口或许活不到今日啦!”
在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卫生院,5年间临床科室增至15个,新建的住院楼现已投用。一批青年医师的到来,为这儿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几年新招录的医学大学生大多下沉到底层,咱们卫生院还成立了全县仅有的8个名医作业室之一。”2年前入职的中医科医师韦秀红说,“常见病不出镇”根本完成。
站在自家“文贵商铺”的霓虹灯下,42岁的牟文贵激动地放下拐杖,给了记者一个健壮的拥抱。
寒夜客来茶当酒。客厅落座,牟文贵热心地为老友沏上热茶,一把搂过3岁的小女儿牟晓蕊,“6年没见,我当爸爸了!”
记者环视四周,通向室外的小超市货架上摆满日用品,客厅添了电视和空调,角落里多了滑板车。仍旧贴在墙上的喜字,瞬间将回忆拨回6年前。
2019年1月,仍是在这儿,记者见证了牟文贵的美好时间。其时,他刚刚搬进新房,当上新郎。
青年时受伤落下残疾,自此失掉劳动能力,33岁之前,牟文贵的日子愁云惨淡。脱贫攻坚让他的人生迎来拐点:在方针支撑下顺畅做完手术、装上了义肢,只花1万元就搬进新居,还经过残疾人合作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曹晓霞。
想早点退出贫困户,想开个小卖部,还想有个娃……新婚时,牟文贵许下的这些愿望,已逐个完成。
“瞧我这忙的,都顾不上招呼客人了!”里屋忽然传来晓霞的声响。记者循声进入卧室,只见高位截瘫的她正趴在床上,目光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双手敲击键盘上下翻飞。
2023年,晓霞参与了当地政府安排的电商训练,并找到一份电商客服的作业。现在,她日均招待200多人次的线上咨询。
少年时因残疾停学,晓霞却从未向命运垂头。她自学了从高中到大专的课程,十几岁起便开端写诗、发表文章。
老公勤快,妻子聪明,日子便落不到人后。晓霞说,党和政府对她家很关怀,帮联干部常常入户慰劳,家庭医师定时上门服务,她还享用到医保缴费减免方针。
“但咱们坚持不接受任何捐款,一定要自力更生。”她话锋一转,口气坚决,“做不了日子的财主,就要做精力的强者!”
数年间,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乡民张红,已从打工妹富丽转身为具有290多万粉丝的“网红”。短视频里,她原生态出现山乡剧变,叙述山中人的奋斗故事。曩昔一年,她免费为老乡直播带货,让价值300多万元的农产品飞出山沟。
数年间,曾向乡民许下豪言的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支书卢大刚,已实现了大都许诺:中药材、蚕桑等工业渐趋强大,2024年向乡民分红14万元;少了“脏乱差”,村容大变样;支部新开展了两名党员,村两委班子里还有了大学生。
数年间,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社区工厂已由小作坊搬进了标准化厂房。从服装鞋袜到毛绒玩具,再到电子元器件,产品类别益发多元,远销海外。渐渐的变多从山上搬家而来的农户,在家门口上班挣薪酬,有的夫妻还成了“双职工”。
一别5年,锦屏社区居民汪显平已供儿子从浙江大学硕士结业。新年里,他方案开着新买的私家车,去杭州看看儿子的新日子。
“就像咱大山里随处可见的标语,‘用勤劳的双手织造夸姣日子’。日子,会渐渐的好的!”他与记者依依惜别,做了来年再会的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