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冬天,刘建光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前去咸宁市参军入伍,却因指标有限而不能入伍,得知此事后,他的爷爷带着一摞厚厚的书从50多里外的山村赶到咸宁市民政局求情,在工作人员看到这些书之后,不禁大惊失色,立即给他的孙子安排。这名老人究竟是谁?他带的这些书,究竟又是一些什么书?为何使当地的工作人员如此震惊?
今天就由小编来带大家探索一下吧。话不多说,咱们立即进入正题,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下关注哦,小编将会竭尽所能,为您更新。
刘建光出生在湖北省咸宁市的一个山村中,自幼受到爷爷的教导,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报效国家,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属于自身个人的力量。在刘建光成年之后,便前去咸宁市报名参军,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由于当地征兵指标的问题,而导致刘建光不能入伍,这样的结果使刘建光十分的沮丧,回到家后,便将此事告诉了一心想让自己从军报效祖国的爷爷。
在刘建光的爷爷得知孙子因指标问题而不能参军的时候,心中也是有些生气,但同时更多的是不甘心,自己曾经就是一名老红军战士,现在孙子向参军,居然因为指标有限而不能入伍,这是什么道理呀!看着沮丧的刘建光,老人心中也不是滋味,安慰着说道:“没事,明天爷爷去给你求求情,看看有没有转机。”
在当天晚上,老人便打开了自己一直锁着的抽屉,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个个证书,将这些证书全部拿了出来,放在了包袱里面。到第二天,这位73岁的老人早早地便起来了,背着包袱,拄着拐杖,从50多里外的山村赶到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
在到达民政局时,已经是中午了,老人拄着拐装走到民政局工作人员面前,义正词严地说道:“同志,我是1956年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也算是一名老红军了,现如今我也是快入土的人了,作为一名老红军,我想送我的孙子刘建光当兵,继承祖业,报效国家,你们怎么就不给他一个机会呢?”紧接着,老人将包袱里面的一摞证书拿了出来,放在了工作人员的面前。当工作人员看到那一个个证书时,不禁大惊失色,证书上面写着“一等功臣”、“二级战士”等等,看到这个地方,工作人员赶紧拿着这些证书,带着老人来到了双拥办主任李建平的办公室内。李建平看着这位满脸皱纹、衣着破旧却又正气凛然的老人,又看了看那些证书,立马变得肃然起敬,连忙吩咐工作人员给李建光安排工作。
那这位老人究竟是什么谁呢?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证书?他又有着怎样的英雄事迹呢?
这位老人名叫刘祚坤,在1924年出生在鄂南咸阳石溪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中,仅靠家中几亩薄田来维持生计,在刘祚坤5岁的时候,父母便被日军残忍的杀害了,仅留下刘祚坤一人,村中的父老乡亲见刘祚坤年纪尚小,经过商议决定,由全村人共同抚养他长大成人。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百姓吃饭都是问题,更不要说上学了,而被村中父老乡村抚养的刘祚坤自然更是上不起学校,在刘祚坤7岁的时候,便开始帮有钱人家打柴、放羊,依靠卖苦力来养活自己。
村中的刘木匠见刘祚坤聪明伶俐,而且非常能吃苦,便对刘祚坤说道:“当我的徒弟怎么样,我教你学木匠。”一向靠卖苦力生活的刘祚坤,面对着如此的大好机会,便立即跪下给刘木匠磕头,拜刘木匠为师。在学习木匠的过程中,刘祚坤更是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地认真学习,无论是斧刨锯锉,还是雕龙画凤,刘祚坤都是处处留心,认认真真的完成每一件事。经过刘祚坤不懈的努力,几年之后,刘祚坤变成了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能人。于是,当时眼明手快的媒婆便接连不断的给刘木匠家提亲。在刘祚坤18岁的时候,师傅便给他操办了与邻村16岁的姑娘彭爱玉成了亲。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刘祚坤的大儿子刘应恒变出生了,刘祚坤更是每天笑得合不拢嘴,两年后,刘祚坤的二儿子、三儿子也相继出生,一家人生活的十分幸福美满。但是三个儿子也不那么好养的呀,对于家庭中又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并且儿子们长大成人后,结婚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刘祚坤的心中更是十分的明白,更是准备运用自己所学的木匠手艺大展身手,攒一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可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对朝鲜大肆进攻,为我国领土不受为外国人的侵略,毛主席派彭德怀元帅率兵援朝,保卫国家领土。身为中国男儿的刘祚坤,更是怀着一腔热血,面对美国人的侵略,刘祚坤毅然决然放弃自己赚钱的打算,决定从军保卫国家。
在1952年,刘祚坤成功的如愿以偿,加入了当时抗美援朝的部队当中,在中秋后的第三天,刘祚坤早早地便起来了,换上了自己崭新的军装,背上自己包裹,含泪告别了家中三个年幼的儿子和怀着身孕的妻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名战士。
在战场上,刘祚坤更是敢打敢拼,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刘祚坤更是丝毫不畏惧,跟随部队奋勇杀敌,多次打退美军的进攻。正当刘祚坤在战场上杀得正起劲的时候,却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他所在的部队被分配到兵站工作。面对上级的命令,刘祚坤的部队只能服从命令,但是部队中的战士皆是不想在兵站中工作,而是更想在战场上进行作战,保卫国家,经常没事发牢骚说:“我们在兵站一天从早干到晚,啥都没有,人家在战场上立战功,你啥话都没得说。”起初,刘祚坤的心中也是十分的不满,因为在兵站工作完全没办法建功立业,自己这一腔热血,更是无处挥洒。但是,在兵站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刘祚坤也想明白了,其实在那个地方工作都是一样,每个工作都有每个工作的重要性,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又为何太在意能不能上前线呢?
在兵站中的主要任务便是管理和守卫仓库和火车站的军用物资,这下刘祚坤在家乡学习的一手好木匠手艺正好派上了用场,在平时完成工作后,刘祚坤便开始重操旧业,开始了自己的木匠生涯,修修门窗、补补库房,也是做得不亦乐乎,将兵站中的仓库打造的跟全新的一样,在领导进行视察时,更是对刘祚坤大力表扬和赞许。部队中的战友眼见返回战场已经是希望不大了,而如今刘祚坤的表现更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称赞,这让部队中的战士们也是深受启发,决心要在兵站中成就一番事业。此后,兵站中的工作,战士们皆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干,根本不存在有人偷懒的现象,更是不存在战士们发牢骚的事情。
在刘祚坤刚进入部队的时候,她的连指导员曾在大会上讲话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到战场上,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们要光荣地带着光荣花回去,而不是提着鞋子回去。”这句话一直被刘祚坤记在了心中,无论是在战场上进行厮杀还是如今在兵站中工作,刘祚坤都是全力以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等到战争结束后,他也能带着光荣花回到自己的家中,给自己儿子们做出一个好榜样。
1953年4月26日的晚上,使刘祚坤一夜之间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也被写入《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一书中。
这天晚上,正好轮到刘祚坤进行值班,刘祚坤如往常一样,兢兢业业地在山洞中值班,守护着前不久从苏联运来的5个车皮的航空汽油。可就在这时,上空中突然传来飞机轰鸣声,这使得刘祚坤十分的奇怪,立马便跑出去查看情况。突然,一个炸弹从飞机上落到了车站里,紧随着一声爆炸声,车站内顿时火光冲天,两架美军B26型敌机迎面而来,对着车站进行不停的轰炸、扫射。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朝鲜战场上,航空汽油可谓是弥足珍贵。刘祚坤想都没想,便直接冲了上去。
此时的车站中,烟火弥漫,随着汽油的不断爆炸,一道道火柱直冲云霄,即使是如此,敌人仍然没有停止攻击,继续对起火的地方进行扫射。看着车站中汽油不断的爆炸,刘祚坤也顾不得自身的安全,只身踩着脚下的火苗便跑到了起火的车皮面前,等刘祚坤到达第一车皮的时候,第一车皮被美军的飞机击中,车厢里面燃烧了汹汹烈火,已经没办法进行抢救了。于是,刘祚坤赶忙跑到第二个车皮,幸好第二个车皮还没有被击中,刘祚坤急忙拿起铁锹,对车皮门狠狠地猛砸,直到将车皮门砸的凹进去了一大片,然后,刘祚坤抓起一个木棍使劲撬着车皮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将车皮门打开了。刘祚坤赶忙跳上车厢,抓着里面的汽油桶便开始往下滚,一口气滚了20多桶汽油。然而此时,美军的飞机仍然在不停的扫射,燃烧的汽油已经蔓延到刘祚坤所在的车厢顶上,面对烈火的烘烤,浓烟的弥漫,使刘祚坤热得满头大汗,并且根本没办法睁开眼睛,即使在如此危险的条件下,刘祚坤仍然没有放弃,半睁着眼睛,用手摸着汽油桶往外滚。
此时,朝鲜人民军的战士也终于赶了过来,刘祚坤将汽油桶从车厢里滚下来,朝鲜人民军的战士将汽油运往安全地带,在刘祚坤滚汽油桶的时候,一个汽油桶直接砸到了刘祚坤的左脚上,顿时左脚被砸到鲜血直流,但此时刘祚坤仍然没有放弃,一瘸一拐地继续滚着油桶,又过了一会,人民军燃料局二厂副厂长车永俊也赶来过来,虽然他只有一条胳膊,但是也毅然决然的参加到抢救当中。紧接着,美军的飞机再一次地进行不停的扫射,车永俊立即大喊道:“空袭,趴下,全都趴下!”面对车永俊的呼喊,刘祚坤绝对没理会,依旧在不停的滚着汽油桶,他的心中现在只想着将汽油桶全部滚出去,眼见美军的飞机即将扫到刘祚坤那里,车永俊急忙跑到刘祚坤身边,一把拉着他躲到旁边的弹坑里,直到美军飞机扫过去之后,他们又急忙开始做工作。
但此时车厢上的火势已经慢慢的变大,剩下在车厢中的汽油桶被烤得滋滋作响,甚至随时都可能会爆炸。就在这时,一些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陆续地赶了过来,面对着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危险,他们依旧登上了被美军飞机轰炸过的车厢,进行抢救。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将300多桶汽油成功的运到了安全地带,而刘祚坤一人便抢救了足足85桶,在抢救工作结束后,刘祚坤一瘸一拐地从车厢上慢慢的下来,看到被抢救下来的300多桶汽油,刘祚坤的脸上露出了满意微笑,而他的身体也慢慢的倒在了地上,经过长时间的油桶抢救,刘祚坤被累的直接晕倒了过去,旁边的战士赶忙将他送到军区的医务室进行休养。在第二天,朝鲜人民军燃料局二厂便派了两名领导前来致谢,刘祚坤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人民真正的英雄。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由于刘祚坤杰出的贡献,组织上给刘祚坤安排了一个十分轻松的工作,而刘祚坤却坚定地拒绝了组织的安排,返回到家乡务农,在回到家乡之后,刘祚坤从来不对外将起自己的英雄事迹,家乡人也只知道他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老兵。若不是他的孙子刘建光因指标限制而不能参加入伍,恐怕当地人永远都不会知道刘祚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丰功伟绩。
其实向刘祚坤这样无私奉献的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更是数不胜数,他们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国家永远都不可能忘记他们,人民也会永远将他们铭记于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