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做了一期有关于过时的滑板鞋品牌,大家是否记忆犹新?从投票中我们显而易见很多人都是玩了很多年的滑板,又或是经历过那段国内滑板刚兴起的时代。
当然,上次的投票和留言中也发现有很多刚进滑板的新手们,上一篇的滑板鞋历史权当交学费了,这一期,小编将带大家回忆过去的滑板板面品牌。
2003年夏,Giant Distribution旗下最出名的品牌New Deal团队宣布重组,解散旗下滑手,旗下滑手Cairo Foster开始思考Giant失败,早在之前,他便十分想要成立一家属于自身个人的公司,于是他拉来Giant中new deal 的前经理等人组建了populis后更名为popwar,兔子头的标志就此诞生。
他们使用新潮的艺术形式,针对10到15岁的孩子市场来售卖,popwar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品牌,在前期,他们做到了滑板核心品牌的地步,只有玩滑板的人才知道怎么样才算一块好滑板,图案设计方面则是由运动品牌的资深设计师Yog Proctor负责。
他们在2002年至2004年中很有强大的团队,他们开发了Drops Technical系列,用玻璃纤维作为其中的材料,整一块板面更加的轻巧,而且非常坚固,还有非常符合主流的图案设计,一切都像是梦幻开局。
Popwar不断地发展,可是Giant公司拉了垮,新来的总裁决定利用滑板品牌试水服装行业,结果在当时滑板品牌快速的提升的时代里跟不上步伐,旗下Stereo(滑板品牌)被迫重组,最后宣布忠于滑板,到了现在,依旧只售卖滑板。
Popwar在Giant的失败经营中沦为炮灰,最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2011年,popwar才重新开始,只不过换了一批人,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在。因为Giant已经完全抛弃了他们。
兔子头在国内掀起过波澜,前期国内的滑板人尤其少,06年之前开始玩滑板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大多数人都是在2011年左右,兔子头重组才接触到,不过工艺质量和以往差得太多,脚窝不够深,板子并不耐用等问题层出不穷。因为团队的核心早就已经从滑板走向商业,励志和Element一样受欢迎的心态早就丧失在金钱里。
对 popwar进行大部头的文字描述,是因为它们在全文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波涛汹涌的品牌历史中最为典型。
断板以后,作为滑手的第一反应就是彻底折断板面并且摆成爱心的形状,不过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那个品牌,而是Mystery这一个具有神秘主义的品牌。
他由职业滑手Jamie Thomas于2003年一手创办,在国内大多数人在2010年左右才能接触到,且当时在国内的代理很少,我们才错过那么具有个性化,具有艺术气息的滑板品牌。
黑与白是他们个性,曾经拍过最经典的影片:《black&white》,正如名字所说的,他们的板面中规中矩,而图案则是充满个性与神秘感。
他们便是用这样的艺术形式开拓市场,但是事实上,板面不能仅仅只有好看。虽然他们后来加入P2的技术,板头和板尾进行了高强度的韧性,后来这种技术也被运用在Plan B 的板面中。
2015年,这个品牌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但他们并没有彻底结束,由几个业余滑手和职业滑手延续使命。
而在早期的《black&white》占据了品牌的很大部分,特有的黑白风格加上品牌本身的内涵显出自己的核心文化,更是吸引了粉丝的狂热追捧,在此也放出其中的一小个片段,领略一下黑与白之间的魅力。
1999年大王宋先后成立Deca以及Artafact。Deca给人的印象是聚集了一大群超凡脱俗的滑手而不是滑板的本身。
Deca的团队里有日本老滑手Shin Okada,他引领着年轻一代摆脱游戏机,投入滑板的运动里,还有幽默感十足的大胡子Chris Haslam等。
他们把重心转移到优秀的团队里,拍摄影片 2nd to none被人铭记在心,而品牌本身却不被人记住,他们把商业化抛诸脑后,换来的则是悲催的结局。
带领了日本滑板文化发展的Shin Okada的实力自然不可小睹,在2nd to none中更是有亮眼的表现,小编也找到了陈年老片让大家都看看Shin Okada为什么能够带动日本滑板文化的发展。
因为把品牌打响了过多的名号,板面的价格飞速上涨但质量却跟不上,导致慢慢的变多人鄙弃品牌本身,价格高昂却没有正真获得应有的质量。最后只能潦倒收场,以被收购的下场结束了这个品牌短暂的生涯。
一样是由大王宋创立的公司,生存时间仅仅只有一年,2002年,Deca消失,Artafact便忽然出现,到了2003年,Artafact临近倒闭。
后来应该是被收购了,7年前的账号更新过一些图片,因为艺术品这三个字在滑板里占有独特的地位,很多时候你想找到Artafact,往往会找到一大堆与这个品牌毫不相干的东西。
Artafact的资料很难找全,03年宣布倒闭,而在官方账号里7年前还在更新过,12年还联动sports出过板面。
韩国某职业滑手早期应该是05年第一次接触滑板时便是用Artafact的板面。这是一个很玄学的事情,你不得不回忆起是不是已经穿越时空逃离悲惨的2020年,不过我们大家可以肯定的是,Artafact已经逃离了主流的滑板品牌。
SEEK国内的老滑手熟悉得多,他们有着多元化的团队,滑手里有法国人,新西兰人等,欧洲的滑手居多,我们总是推崇美国滑手很强,欧洲的滑手并不比他们差。
SEEK的结局无关其他公司,而是在自己的人手里玩崩的,当时的团队规模太大了,而负责公司运营的人可不是单单负责SEEK,他们同时还属于另外两个品牌的负责人。
这样一来工作量提升了三遍,他们向滑板店或者滑手推销时,一下子推送三个不一样的风格的品牌,要素过多,难以令人服软。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三家公司一起崩溃。
好比你家同时开了一千台电视,最后的电费成为压垮成年人最后的一道防线,SEEK就是这样,欠了一大笔钱,在2008年被收购。
SEEK纯粹就是野心太大,一步一步把自己陷入囫囵之间。不过12年,有钱的Dyrdek(负责人)买了回来,但迷惑的是他自己却不管不问,最后在乱七八糟的情况下再度关闭。
属于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国内并没有代理,不过依旧在国内掀起过一些波澜,他们的标志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现在还存活着,却无人问津,官网也许久没有维护,生产线似乎停了许久,没有上新,也没有补货,好似一枚旧邮票一般。
那么看来,他们的板面的图案似乎便做得令人讨喜,没有只偏于一种类型,尽可能的做到多元化,没有走向商业化,但也没有被更多的滑手选择,可能这也是他们临近倒闭的原因。
一个非常远古的品牌,于1991年成立, 其中有强大的滑手Bob Burnquist和传奇滑手Lance Mountain,公司经历过被收购,再倒闭,又重生,再倒闭,见证了滑板时代的起起落落。
1990年对于滑板来说是个特别的时期,街头滑板完全取代了碗池滑板的历史,街头滑板的招式一点一点被创造的过程中,敏锐的Lance Mountain也投入街头滑板的商业部队里。
Mountain不仅是滑手,更是艺术家,创造出独特简约的风格。被大公司看上其商业经济价值后签订10年的合同。最后只能坚持到2006年。
Mountain本身是艺术家,监督指导拍摄了影片CAN’T STOP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我们不妨看看里面关于滑板的镜头,以及滑手的超高水准。
来自1990年的品牌,它们没有熬过2014年的夏天就这样结束了24年的品牌生涯。国内对于Think还是比较有印象的,倒闭了6年之后,撰文前搜了一下,现在居然还有人在售卖他们的板面,而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Think和以上的部分公司不同,他们是完完全全由滑手经营的品牌,在全球的范围里都出现他们忠实的粉丝,他们的特色是板面衣服配套发售,以及涂鸦系列和城市系列。具有独特的辨析度。
重要的是,Think对于滑手十分的友好,性能好价格低,主打的便是价格战,而后的滑板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生,加上经济动荡,Think最后没能熬过去。
早期以小恶魔的标志出现,几乎贯穿了当今还在热销的滑板品牌的历史,在1987年创立,88年的时候Rodney Mullen(这个大佬不用注解了吧)加盟,后面命运多舛的滑手Anthony Shetler也加入其中。
该公司协助了Blind品牌的出生,并短暂扶持过他们的成长,1991年Mike Ternasky和world合作成立Plan B。1993年Rick Howard和world的部分滑手叛逃建立我们熟悉的Girl。02年被收购,07年又被卖出去,该品牌还在继续着自己的历史。
World一直都是被人诟病的品牌,在1999年到2001年的质量属于最好,而后的产品便越做越差,跟一块纸板一样一碰就碎,在沃尔玛里都有出售,很多人就此混淆沃尔玛自家出售的板面和world industries之间的关系,不过没关系,这两个品牌的板面都不怎么样。
他们在国内的盗版也很多,但正品的质量都令人难以接受,高仿能好到哪里去,很多人就死死盯住进口两个字,殊不知国内的滑板品牌也开始慢慢赶上来了。选购进口滑板品牌时,也要多加了解,越贵不一定越好,对自己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成立于1993年的滑板品牌(存疑),据现有的线年左右倒闭,街头滑板刚刚兴起的时候他们却开始没落。
有人说这个品牌是由华人创建,这件事已经没办法考究了,但能确定的是,他们的团队里有一位台湾滑手廖健雄,第一位在美国成为职业滑手的华人,并且曾经是Ollie记录保持者。
他们的标志辨析度是最高的,无论推出什么样的系列,永远离不开繁体字的龍,浓烈的中国风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后有各式各样的滑板品牌也模仿过,有的添加上八卦阵的模样,加上中文字体。
Dynasty朝的资料几乎是全文的品牌中最少的,但最接近中国人,国内没多少人见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过,就连在国外也少人听说,据说2001至2003年左右在加利福尼亚出现过品牌滑板店。
有关于这个品牌的质量小编便不得而知,因为他们消失得太快,连影片都没有拍摄。又或者他们存活的时间追不上网络发展,成为了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滑板品牌。
本期我们盘点了十个半死不活甚至已经倒闭了的板面品牌,从上至下有过熟悉的面孔,也有的从未听说过,不仅是大家,自己在找资料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
最惨的是一些在网络时代之前就已经消亡的品牌,在各种论坛上化身名侦探柯南,翻阅各种论坛,找到一个类似的线索便一直追查下去,然后线索莫名其妙的断了,几个小时的功夫突然就白费,抹干净眼泪又得继续追查下去。
同样的,在发掘这些被遗忘的品牌时,还能找到类似的,比如死而复生的Zoo York,快转型成为服装品牌的shorty’s等,90年代街头滑板飞速的时代,到今天发展了2,30年,有多少公司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呢。
无论是滑板品牌或者其他的品牌,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更有一些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些玩具板高价伪装成专业板售卖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滑板市场成型之后的情况,收益最多的还是我们滑手,上述的品牌里,我们大可不必幻想他们的复活,像popwar,团队换了一批人,早已变味。我们只需要缅怀他们的过去就已足够。
那个年代的板面恐怕只可以通过代购来获得,所以,能了解一个两个算是非常难得的情况。若还有文中未提及过的品牌,可以在留言区补充,让大家交一交学费也不错。
(90%滑手都不认识的滑板老品牌!来增长你的滑板知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