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今年1年级,之前没有上过有关幼小衔接的课程,就连5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楚。虽然孩子并没有经过学科学习就立即进入了小学校门,但是衔接的过程特别顺利。孩子既要适应小学生活,又要努力学习课业知识不被落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么多的压力面前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良好,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理智脑是不在线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和孩子讲道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如果家长体会不到孩子那时那刻的想法,没有产生心与心的链接,承载不了他的难受,孩子是无法快速回归理智的。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来讲,每天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真的很不容易。
最近孩子有每天30分钟的英语打卡任务。有一天就差一分钟就能完成了。但是这时孩子却崩溃了,明明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却发起了脾气,开始砸学习机。并且把英语读不好的责任甩锅给“学习机不好用”。当时我在想,孩子这不就是明显的推卸责任嘛!于是就指责他自己没本事还赖机器。
结果第二天,孩子又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他并没有因前一天我说了他,就有所改变,还是砸机器,推卸责任。但是这一次我的理智脑是在线的
我说:“是呀,什么破机器,妈妈觉得你读的挺准的,怎么就是不给过呢!真是的,太气人了!”我说完之后孩子就对我说:“妈妈,还差一分钟,我等会再读吧。”他竟然还跑过来,就昨天他发脾气的事情向我道歉。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我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法,结果就不一样了呢?前一天孩子的情绪是5分,但是因为我的情绪,互相叠加之后就会变成20分,之后两人就吵来吵去,都不想要这20分的情绪,闹来闹去问题还无法解决。
第二天,我没有被情绪激怒,换成了与孩子共情的方式。跟着孩子一起骂,这就等于把孩子的5分情绪接了过来。他没有了情绪,就能够继续去干其他事情了。
注意:这种骂不是出于自己的想发泄,让自己的情绪脑直接和孩子情绪脑对抗,而是带着理智脑的情绪脑,跟孩子的情绪脑做沟通,理性的去思考,感性地表达出来。孩子会一下子感觉到被接受了,“妈妈懂我”。
所以处理问题的不是建议,更不是指责,而是心与心的连接。与孩子吵架了之后,家长有责任先合上大脑盖子,带着理智脑去和孩子互动。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也在这样学习,你们的关系就得到了修复。
孩子在床上抱怨不想去上学,并且说了一堆上学不好的理由,学校饭不好吃、没有玩的时间、学校老师不好……
说完之后孩子的抱怨情绪缓和了很多。缓慢的起床,起来后皱着眉,用手捂着脸。
我看着孩子说:“妈妈看到你,皱着眉头,整张脸都埋到手里面,真的是很痛苦,是不是上学让你感到很痛苦呀?”
帮孩子描绘学校美好的事情之后,他虽然没有回应,但是我可以感觉到他的状态慢慢恢复了。
我说:“妈妈特别能理解你的感受,即使你如此不情愿来上学,但是你依然来了,这就是成长和进步,你战胜了自己。”
从不想起床,到高高兴兴的放学回家,我都做了哪些给孩子心理能量加油的细节呢?1、做到真实的表达
我本身就是起床困难户,所以孩子不想起床那一刻我特别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状态。因自己也起不来床,所以也对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自己不是完美的妈妈,所以也不期待孩子成为完美的小孩。
拿出并面对真实的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就像承认自己也会有不想上班的情绪一样,有时真实的自己并不那么光彩照人。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真实,放过了自己,也放过了孩子,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什么叫勇气。
通过身体接触,孩子接受到的力量有时可以胜过千言万语。和孩子说完之后我又给孩子了一个拥抱,让孩子在身体上感受到妈妈的关注与关爱,孩子就起身不再赖床了。
负面的评判产生伤害,而描述代表被看见。因为我对孩子表情的细致描述,孩子感受到了“被看见”。体会到了在妈妈眼中自己是这么的详细、立体。被看见的那一刻内心就会产生力量。接下来,我一直的认真倾听,都是在表现着对孩子的看见。
其实我的每一次看见都相当于是在对他说,“你很好,你值得好好活着”。当孩子接收到家长所赋予的力量之后,才能听得进去建议。如果没有感受到这些,孩子就没有力量去改变,甚至会反驳家长。
通过帮孩子回忆上学期间的人和事,和孩子一起憧憬上学的美好,给困难赋予正向的意义。当孩子认为这是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时,才会愿意拿出自己的精力去实现这份意义。当孩子有畏难情绪的时候,他的心理能量是很低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如果父母再一通催促和批评,反倒消耗了孩子仅剩的能量。通过共情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恢复,同时再加以鼓励,让孩子获得能量。这样才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难了。
心中有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都可以克服。看似很小的起床上学,就经历了情绪从低恢复到高的过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循环,但其实孩子是在一次次小的情绪体验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有了这么一个成功的经验,孩子未来就会在一个又一个的循环过程中,成长起来。
在运动健身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超量恢复”,要想让肌肉增长,就要进行超量恢复才能实现。它指的是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体会产生疲劳,但如果负荷合理、休息得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运动能力不仅仅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可以超越原来的水平。
超量恢复来自身体内部变化,它的产生非常精妙,不受人控制,但恢复是可控的,恢复发生在前,超量恢复发生在后。恢复得越充分超量恢复的效果就越明显。所以,疲劳不是训练的目的,疲劳后的恢复才是,越是在紧张的时候,越是需要放松。这样才可以提升运动能力增强肌肉。
身体需要超量恢复才能变得强壮,心理也是如此,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出现心理的超量恢复呢?
现在的小孩子学习的压力本来就很大,这对孩子心灵的“肌肉”来说既可以因“超量恢复”而增强,也有一定的可能因缺乏休息而引起损伤。要想达到锻炼心理小肌肉的目的,放松休息才是更重要的点。这一段时期家长的共情以及学习SEL课程正好就起到了给孩子的心理肌肉放松的作用。
孩子心理上越放松,超量恢复的越有效,也就实现了心理肌肉的增长。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承受外界的压力。
孩子将来要面对的世界和问题,是我们没办法预测的,但是我们大家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底层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去通过不断的尝试与练习,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小的时候去尝试,试错的代价是很低的。长大之后再去尝试成本会很高。所以现在孩子有很多的挑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0到6岁是孩子心理的第一个快速地发展期,会通过外界的反馈来积淀自己的心理能量。但孩子到6岁以后心理发展就停滞了,会进入潜伏期,同时自己的认知进入快速地发展期。这一段时期的孩子,要想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要靠自己的心理能量来完成,而不是靠技能。所以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心理的底子够不够厚才是应对纷繁复杂事物的关键。
所以真正需要幼小衔接的不是短时间内补多少知识,而是要给孩子的心理能量加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