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的人口总量减少了139万人。在全国人口出现“三连降”的背景下,2024年的统计年鉴显示,全国31个省市中,只有11个在2023年实现了非流动人口的正增长。
其中,浙江又以50万的人口增长量,力压位居第二的广东(49万),连续三年高居全国增量*,断崖式*其它省份。
更让人意外的是,浙江与广东虽然在人口增量上相差无几,但增量的构成上却天差地别。2023年,广东人口自然增长了35万,与此同时,浙江人口自然减少了5.7万。
剔除人口自然增减的因素,2023年浙江人口净迁入为55.7万人,而广东为14万,两者相差3倍之多!
以前人们常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但是时代变了,外来人口占比最多的省,现在却是浙江。
七普人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浙江省外流入的常住人口达1618.6万人,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5.1%,位列*。
这些外来人口,大多数来源于哪里?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省外流动人口的来源地,流入浙江的外地人,大多数来源于这5个省份:
这5个省流入浙江的外来人口,每个都超过100万人,并且除了安徽和江西之外,贵州、河南、四川都跟浙江并不相邻。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浙江,正在成为贵州人口流出的*目的地。相较于2010年,贵州流向浙江的人口十年间增加了132.9万,已达到282.8万之多。
要知道,贵州距离成都、重庆都比较近,传统上也属于“泛珠三角”省份,到广东也很方便,为何要舍近求远,扎堆来浙江?
这足以说明浙江强大的吸引力。水往低处流,人随产业走。经济和就业,如一双无形的手,引导着人口的流向。
来到浙江的,最主要的就是打工人。根据七普数据,浙江的流入人口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411.4万人,占总量的87.2%。浙江省统计局分析,省外流入人口的迁移问题大多是工作就业,占总量的82.2%。
我们常常用“56789”来概况民营经济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23年,浙江年末在册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1001万户,首次突破千万户。民营经济主体,占全部经营主体的比重为96.8%。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上榜的非公有制企业有106家,已连续多年位居*。很多经济总量比浙江高的省份,如广东、江苏等,在榜单上只能对浙江望其项背。
不仅如此,浙江产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足够“新”,更偏向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这也让浙江有机会抢占更多年轻、高学历的人口。
省会杭州,就是这种新业态的代表。2023年,杭州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实现盈利收入18737亿元,位居*;数字化的经济增加值对GDP贡献占比为28.3%,同样也是全国最高。
身为中国重要的互联网之都、电商之都,大量的年轻人前来杭州就业、创业。正因如此,杭州连续多年都是国内人才净流入率*的城市。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的迁入人口中,18~34岁青年人口占50.2%。年轻人不断“用脚投票”,也大大缓解了浙江原本的老龄化趋势。
浙江人口增长的另一大优势,是发展特别均衡,每一个城市都是抢人的“吸水泵”。
2023年,浙江省内全部11个地级市,均实现了非流动人口的正增长,连位置最偏僻、人口最少的舟山市,都增长了3000人。
要知道,国内绝大多数省份的人口增长,都属于“强干弱枝”的模式——省内的人口,不断向省会城市或者核心都市圈集聚,举全省之力托举出一个超级城市。
比如湖南省,就是长沙“一城独大”。2022年湖南14个地市州中,除了长沙实现正增长外,其他13个地市州全部为负增长。
对比之下,浙江的均衡增长实在难能可贵。就连区域均衡发展做得很好的江苏省“十三太保”,也做不到人口普涨,在苏北地区盐城、宿迁近年来也出现了非流动人口的负增长。
不仅如此,浙江的城市人口梯队分布,也非常合理。除了杭州早早突破千万人口之外,宁波和温州两大人口增长极正在迎头赶上,有望几年内成为浙江下一个千万级城市。杭州、宁波、温州的“铁三角”,成为浙江人口增长的*主力,贡献了全省6成以上的人口增量。
而在三座城市之下,浙江的几座人口中型城市如嘉兴(558万)、金华(716万)、台州(671万)等,也表现出不俗的吸引力。比如,在2022年、2023年:
绍兴人口分别增加1.6万、4.1万;金华人口分别增加0.7万、3.6万;台州人口分别增加1.7万、3.4万;丽水人口分别增加0.1万、1.3万。
浙江,凭什么能做到人口增量的“遍地开花”?这背后,体现了浙江的一个根本特点——共同富裕。
浙江的城乡、区域差距,都是全国*水平。根据2020年的数据,浙江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倍差为1.96,低于江苏、福建和广东(分别为2.19、2.25、2.49),也远低于全国的2.56,省内最高与*地级市居民收入倍差为1.67,是全国*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中等水准的省份。
因此对于大多数浙江人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不需要仔细考虑背井离乡。
在浙江,不仅仅是地级市,每个县甚至每个镇,都能有相当能打的产业来吸引外来人口。我们最熟悉的,就有“小商品之乡”的县级市义乌,以及“东方好莱坞”横店镇。这两个地方,其实都是浙江的内陆山区。
甚至于在村庄级别,浙江的农村的富裕也惊艳了全国网友。小红书上,很多浙江农民住宅的豪华程度,让人羡慕:
独栋欧式、新中式、全石材的外立面,各种罗马柱以及雕花,搭配公建化的玻璃落地窗……在浙江,这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自建房”而已。
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遂昌县,曾经发过一个招聘公示。24个政府工作岗位里,入围人员有4名博士、19名硕士,本科毕业生仅1人,不少来自香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流名校。
因为当地拿出了真金白银来补贴人才。遂昌县规定,符合首次新引进到遂昌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政策奖励/购房补贴高达75万元,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高考*分数段录取的全日制本科生(也就是一本本科生),也可享受45万元的“政策大礼包”。
对于浙江而言,小县城也有底气去抢硕博生,因为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的改善,不能离开高端人才。
给小孩上户口,没有拿结婚证,都准备回家再取一趟了,结果工作人员直接从民政局系统调出来,办好了;
在浙江省的不少工作文件里,都提到”浙江的自然禀赋一般,没太多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因如此,浙江省一直都把人看作最宝贵的资源。把求贤若渴融入政府的决策基因之中。
2024年春节开年的*天,浙江省委就召开会议,主题是要全力打造“三支队伍”:
这几年,各省市召开“新春*会”已是惯例,但把人才培养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浙江是*个。
浙江对于人才的重视,不仅声量高,动作也相当迅速。2023年,浙江省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全面放开放宽城镇地区落户限制,放开人才落户,放宽投靠落户,实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
根据户籍新政,长三角城市群内缴纳的社保,在浙江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后,落户时可以合并计算。
来了长三角,就是浙江人。如此力度的户籍放开,浙江是经济强省里是动作最早、力度*的。“抢人”优等生,却比谁都要努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浙江还会在人口竞争上保持优势。
2025年,最会抢人的浙江还将放出怎样的大招,将会是观察中国人口和经济流动的重要指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智谷趋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投资界处理。
投资界24h 多家民企试水4.5天工作制;抖音去广州了;800亿大基金宣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