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系列作为双发战斗机,其平时的使用成本是比较高的。根据L15教练机总设计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数字,双座的苏27UB和苏30,基本上每飞行小时的支出在4-5万美元之间。但既然是同一个机型家族,国内的苏27包括仿制改进的歼11系列,大概也不会差别出多远。这样的价格和美国的F-15相比要高1万美元左右。
不过这也是苏俄飞机的通病,对于飞机的维护性设计等方面既不重视,也缺乏足够技术能力;因此实际使用成本很高,而且不耐连续高强度使用。要不然俄罗斯也不会本国民用航空公司里,新采购的客机全部被波音和空客垄断。
一小时就要花掉近35万人民币,战斗机究竟把钱都烧到哪里去了?最直观的第一个费用当然就是烧油——油料费用要占到飞机使用费中的19%左右。但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个油料费用并不完全是燃油,也包括机油等油料。
而剩下的大头,就是人员的费用——接近整个飞机使用费的一半。其中直接和飞机打交道的直接人员费用,合计起来能占到飞机使用费的23%;10%用于机组人员产生的各类费用,13%来自地面维护技术人员。而另外20%,则来自于不非间接接触飞机、而是提供外围支持服务的人员。
在这些人员费用里,光是用于飞机检查维护的开支就非常高。按照美军来说,一架三代战斗机平均每飞一个小时,就要进行15-20个小时的检查、维护、修理;如果是比较老龄的飞机,机体和设备老化比较厉害,需要花的时间更多。
苏27这样的俄式飞机,每飞行小时对应的检查维护工作量要高不少。这带来的不仅是人工费用的增加,而且在耗材和备件费用开支上,也要高于美式飞机。比如典型的需要经常更换的耗材件——各种液气管道上的橡胶密封圈,俄式产品的寿命就显著更短、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和更换。各类耗材和备件的费用加起来,大概占到16%的费用。
飞机要起降、维护,肯定要在飞行场站这样的基础设施上完成,而场站的运行也是需要费用维持的。在整个飞机的使用费中,用于场站的比例在15%左右。剩下的7%,则是包括支持维护工作的技术数据费用、支持设备费用等内容。
对于战斗机的成本,很多人只关注到它的研制和采购费用;实际上就整个战斗机的寿命周期来说,直接产生的研制费用和退役处置费用一样都是最小的两头,采购飞机本身的费用就比两这个都大不少——但是仍然远远比不上这些飞机在几十年中、数千小时飞行中所累积下来的使用和保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