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違法成本低,沒有駕照、不必擔心被扣分。”1月初,在北京市一路口處,一名騎電動自行車闖了紅燈的男青年,面對記者採訪,不以為然地說。
“簡直把電動車騎成了摩托車。”北京市民石先生說,現在不少電動自行車車速飛快,讓人心驚膽戰。他身邊有朋友被電動自行車撞成骨折,在家躺了兩個多月。
上海市應急办理局數據顯示,到2024年7月底,上海市注冊登記電動自行車1150余萬輛。這一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怎么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有用办理和精細化办理,成為擺在城市办理者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數字經濟與未來城市研究院院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剖析說,有的城市路途設計以汽車為中心,缺少足夠的非機動車道和停車設施,導致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佔用人行道,成為形成交通安全隱患的根本原因之一。
“電動自行車發展正呈現出‘電摩化’趨勢,時速快,騎行時需求佩带頭盔。”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說,2019年實施的“新國標”把車重上限放寬到55公斤。而從國際上看,歐美日帶電兩輪車(電動車)分量標准遍及在下降,“我們國家剛出現電動車時,行業內曾有過爭論,電動車是應該‘輕型化’‘自行車化’,還是應該‘重型化’‘電摩化’,后來選擇了后者,一些問題也由此產生”。
楊新苗提議,未來電動自行車的發展應更趨向於“自行車化”,推廣更輕便、更安全的助力自行車,“它比较電動車更輕,其自重隻有15公斤左右,能够承擔上百公斤的人貨分量。一方面消除运用超標電動車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比傳統自行車更舒適快捷,節省人力”。
楊新苗说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為保证游客和居民出行,巴黎政府指定當地同享微出行運營商在街頭投放了1.5萬輛同享助力自行車,這些自行車由中國公司生產。紐約、東京、倫敦等城市也引进同享助力自行車,“它和電動自行車有著顯著不同,需求腳踏啟動,電機隻供给額外助力”。
“非機動交通的主體和方向應向助力自行車發展,而非電摩化的電動自行車,這更契合我國當前的路途狀況。”楊新苗說。
胡剛認為,當前對電動自行車需求更加精細化办理,“對電動自行車限速是必要的,但應區分生活型和營運型用車,特別是即時配送用車,限速規則應兼顧行業特點和配送需求”。
现在,北京市針對從事郵政寄遞、園林綠化、環衛等民生服務行業的電動三輪載貨摩托車,契合办理辦法規定的,核發“京C”號段摩托車號牌,駕駛該車型需求駕駛員持有摩托車駕照。但暫無針對即時配送别業的電動自行車專用號牌。
在上海,2021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办理條例》規定,對用於快遞、外賣等網約配送活動的電動自行車應當核發專用號牌。2024年6月1日起,修訂后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办理條例》实施,明確制止的行為包含:單位和個人拼裝非機動車﹔在非機動車上加裝蓄電池、電動機等動力裝置,加裝座位、傘具、車篷(廂)、高分貝音響。
2024年12月30日起实施的《廣州市電動自行車办理規定》對糾治電動自行車改裝、超速、違章等亂象作了剛性規定,其间说到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能超過15公裡。
據介紹,到2024年11月,廣東省登記上牌的電動自行車達2586萬輛。2024年以來,廣東省9400余起交通事故與電動自行車有關,形成1195人逝世,同比上升2.7%。
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明,新規實施后,廣州交警將對外賣、快遞等服務行業的電動自行車進行專用號牌办理,並出台具體办理辦法,相關號牌將由相關企業申請,並僅限本企業員工运用。為保証外賣員的作业與收入不遭到限速規定的影響,交警部門將聯合市場監管部門約談配送渠道,催促其優化算法,放寬配送時間,落實法令責任和社會責任。(劉胤衡)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